学校安全稳定处开展2024年反恐防爆工作演练
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提升学校安保人员应对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的能力。12月25日上午,学校安全稳定处在南大门开展了一场反恐防爆工作演练。
演练开始前,成立了反恐防暴应急演练领导小组,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,确保演练工作有序进行。邀请了辖区派出所民警进行授课,对安保人员进行了反恐防暴知识与技能培训。通过现场演示和模拟操作,安保人员熟练掌握了盾牌、警棍、钢叉等防暴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,为演练的成功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演练过程中,模拟了暴恐分子强行闯入校园的场景。安保人员迅速反应,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,携带防暴器材冲向校门口。他们与“暴恐分子”展开对峙,成功阻止了其进一步深入校园。同时,其他人员有序疏散至安全区域,确保了演练的顺利进行。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,各小组配合默契,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。
演练结束后,党委委员、副院长肖长荣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,并对安保人员在演练中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评价。他强调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,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,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。要继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,完善安全预案,定期开展安全演练,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
此次反恐防爆工作演练不仅提升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也锻炼了安保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。学校将继续秉持“预防为主,防消结合”的原则,不断加强校园安全建设,强化安全教育培训,确保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,为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坚实基础。
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些反恐防暴小知识!
问: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?
常规手段
一、袭击。
(一)砍杀恐怖袭击: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刀斧砍杀无辜群众。
(二)冲撞碾轧恐怖袭击:驾驶机动车冲撞碾轧无辜群众。
(三)纵火恐怖袭击:使用汽油、柴油等易燃物品对交通工具、建筑物实施纵火焚烧。
(四)爆炸恐怖袭击:炸弹爆炸、汽车炸弹爆炸、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。
(五)枪击恐怖袭击:手枪射击、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。
二、劫持。
劫持人以及劫持车辆、船、飞机等。
三、破坏。
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、交通、通信、供气供水设施等。
非常规手段
一、核与辐射恐怖袭击。
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,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。
二、生物恐怖袭击。
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制品侵害人、农作物、家畜等,如发生在美国9·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。
三、化学恐怖袭击。
利用有毒、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、食品与饮用水等,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。
四、网络恐怖袭击。
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、组织恐怖活动、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。
问: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
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,但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,例如:
一、神情异常。
神情恐慌,说话支支吾吾,东张西望。
二、着装异常。
穿着打扮与普通人明显不同,服装奇异。
三、物品异常。
携带管制刀具、斧头以及类似爆炸物等危险物品。
四、行为异常。
反复在商场、医院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党政机关办公区附近逡巡观察。
五、貌似嫌疑。
长相疑似被通缉的嫌疑人。
问:发现可疑人怎么办?
一、保持镇静。
不要引起对方警觉。
二、迅速报警。
直接拨打110,反映可疑情况。
三、牢记特征。
尽可能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体貌特征,在确保不被发现的情况下,可用手机对人和物品进行拍照。
四、确保安全。
做好自身保护,防止被可疑人发觉。
问:报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?
一、沉着冷静。
保持冷静,不要恐慌。
二、确定安全。
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,如有危险,做好个人防护,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。
三、报警内容。
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,包括地点、时间、发生什么事件、后果等。如砍杀事件,说清位置、嫌疑人数、体貌特征、衣着打扮、伤亡人数等;如纵火事件,说清发生火灾地点,如哪个区、哪条路、哪路车、哪个住宅区、第几栋楼、几层楼,附近有无危险物等。